時間以光的形態出現,文字成為時光中的音符。
英大傳媒集團精心組織策劃,精選2021年《國家電網報》副刊《亮周刊》上發表的部分作品,集結出版《光的印記 〈國家電網報〉2021年文學作品選集》。
全書分為光輝記憶、光明故事、時光片段和拾取光陰四個篇章。
這,是一本關于“光”的書。
國家電網公司員工中的文學愛好者賡續紅色血脈,傾情投入、用心創作。
以文學的形式謳歌黨的光榮歷史和豐功偉績——
紅軍四渡赤水,有兩次從太平鎮的渡口過河,三次轉戰于此,留下七百多件文物和許多傳奇故事。于是,太平鎮又多了一段金戈鐵馬的歷史。
——《赤水河,英雄的河》
記述黨領導下的電力事業取得的巨大發展成就——
這條叫作“向上”的線路,從千里迢迢的四川向家壩奔向上海,沿途穿越川、渝、湘、鄂、皖等8?。ㄖ陛犑校┚硟鹊纳酱ê恿?。高山陡嶺,為“西電東送”打通了能源輸送通道。
——《大江作證》
書寫紅色傳奇,唱響時代旋律——
開山島離最近的陸地也有12海里,電線架不過來。夏天濕熱,你和仕花大姐只好睡到房頂上;冬天陰冷,你們不得不搬進海風吹不透的山洞里。
——《開山島上燈長明》
與讀者共同重溫那些震撼人心的光輝記憶——
“我家娃得救了??蛇@娃,又是誰家的呢……”這場空襲,造成20多名紅軍戰士犧牲。王仁德和鄉親們含淚把他們葬了。
——《長征路上電網人》
(以上摘自書中“光輝記憶——紅色篇”)
一座座青山架起銀線,一片片戈壁風光無限。
從大西北的風力發電、太陽能發電基地到東海之濱的漁光互補示范區——
塔拉灘,沒有豐美草場,沒有天然水源,有的只是嗚嗚作響的大風和漫天沙塵,有的只是無遮無攔的熾熱烈日和滿目洪荒。有人說:大自然的賜予是公平的,地下沒有,地上會有;地上沒有,天空會有。塔拉灘,你到底有什么呢?
——《舞動藍色塔拉灘》
從重大活動保供電現場到天藍地綠稻花香的美麗鄉村——
“天啊,整個醫院都停電了!”
“ICU600多名重癥病人怎么辦?”
“應急電源快用完了!”
——《暴雨夜為重癥監護病房送電》
記錄下發生在山巔之上、鄉野之間、城市街巷中的光明故事——
前方十幾米遠的草叢里趴著一條三米多長的大蛇,吐著紅信子,眼睛盯著前面的人!幾名山東送變電工程有限公司員工不知所措。
——《秦嶺里的送變電人》
在他們的筆下,電網人以苦干實干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,以優質服務增色祖國綠水青山。
(以上摘自書中“光明故事——電網篇”)
一朵春花,一滴夏雨,一片秋葉,一粒冬雪,在電網寫作者的筆下都是人間風景。
斑斕多彩的生活是時代風貌的映射,或令人豪情滿懷——
呼吸之間,一朵朵如云彩般的桃花紛紛跳出畫卷,隨即席卷大地——波密桃花溝,有幸與你相見。
——《西藏行記》
或讓人心醉神怡——
此時,稻穗開始灌漿但還未成熟,它們或昂首挺胸,或微微低頭,一眼望不到邊,似給大地鋪上了一層厚厚的毯。
——《稻花正芬芳》
親情友情愛情,滋養人心——
我爬上車梁,母親跨上了車子,哥哥也跳上了后座。騎了一會兒,我抬頭喊:“媽,媽,月亮升起來了!”
母親也抬頭看了看天,又看了看黑黢黢的路:“你姥爺真是老得糊涂了,月亮怎么能照亮回家的路呢!
——《月光照亮回家路》
美景美食好書,豐富人生——
起油鍋,下蔥姜等作料炒香,再放入食材,上下顛幾次勺,火苗四散間,師傅已將香氣四溢的澆頭碼在剛撈起的熱面上。
——《讓人念念不忘的一碗家鄉面》
在這些文字里,有著國家電網人豐盈而富足的精神世界——他們不僅懂得欣賞鋼鐵脊梁的雄偉壯觀,也善于發現人間煙火的細膩美好。
(以上摘自“時光片段——生活篇”)
電網員工沿著鐵塔銀線行走在大地上,為光明而吟唱。
在高原電力天路建設現場,建設者登雪山、進沼澤,寫下壯麗詩篇——
銀河落下,望舒載月而來。月光倒映進瑪旁雍錯,被浪花拍碎,散落于湖面,與岡仁波齊反射而來的素暉交織在我眼前的路上,似乎在對我說:“喂!你這個小生靈,也該回去了吧?!?/span>
——《觀峰》
在崇山峻嶺間的架線工地,鐵塔下、帳篷里生長著不為人知的細節和故事——
那天,我從特高壓工程建設現場回城經過這里的時候,城西瀘山之上的陽光尚且熱烈,而城東丘壑之上半個月亮已經躍上山頭。
——《月泊西昌》
在田間地頭的農網改造現場,電網員工與鄉親們結下了氣血相連的深情厚誼——
在這里居住過的上了年紀的人,都曾經看到過這些單薄疲憊的身影,在風雪的摧殘下倔強地忙碌著。這些人的這些故事,會在瀛湖被一代代地流傳下去——永不忘記,便是對他們最深的敬意。
——《瀛湖散記》
雄奇瑰麗的大美風光、生動鮮活的電網故事、可親可愛的國家電網人,都從他們的筆端走來,走近讀者,走向大眾。
(以上摘自“拾取光陰——文化篇”)
|